图为该课题的结业证书
新疆南疆四地州是国家深度贫困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由于长期的历史原因和地缘关系,极易受到宗教思想和西方极端思想的影响,文化援疆是新一轮对口援疆的重要内容。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连结人心的桥梁。如何做好文化援疆工作,让南疆贫困地区群众学习到现代文化理念和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提高全民素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繁荣贫困地区经济、文化和脱贫攻坚都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一、本课题背景及前期研究
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此后全国对口援疆工作全方位开展。这次座谈会上也明确指出文化援疆是全面对口援疆工作的重要形式。新一轮对口援疆,不仅仅是在资金、物质等方面“输血”式帮扶,而且更加注重“文化援疆、观念援疆、智力援疆”的“造血”式支援。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指出,新疆工作对于我们党和我们国家的全局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疆的稳定发展和长治久安关系着国家的安全和发展。新疆一盘棋,南疆是棋眼。随着起于喀什的“中巴经济走廊”的开通,南疆作为“一路一带”以及国家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地理位置与战略地位优势愈加明显。同时,包括喀什在内的新疆南疆四地州是国家深度贫困地区,自然环境恶劣,经济文化发展落后,更与多国毗邻,担负着祖国西大门的防边固边重任,南疆四地州成为国家重点帮扶的区域。
新疆是多民族聚居地,共拥有47个民族,其中以维吾尔族为主。由于长期的历史原因和地缘原因,新疆少数民族长期受到宗教的影响。长期以来,作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的新疆各民族,较少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染,在新疆的文化元素中,中华传统文学、儒家、传统节日等元素比较薄弱,甚至于以维吾尔为主体的南疆少数民族大多不能很好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日常交流,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的认识和理解更知之甚少。加之美国和西方敌对势力及“三股势力”的蓄意破坏,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成为最重要的工作目标和工作重心。新一轮精准扶贫之文化援疆任重道远。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疆稳定和发展的基础,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的根本,中华传统文化代代相传,“五个认同”意识牢记心中,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国人精神面貌的具体表现。推进文化援疆工程就是要促进内地与当地的民族交往交流,以文润心,以文化人。通过文化援疆工程,让广大边疆人民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高中华民族凝聚力,为实现“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夯实基础,从而实现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的目标。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文化援疆工作的深入,不仅能够为实现民族大团结奠定基础,同时也是构建安全边疆,实现文化边疆的重要手段。借助文化力量,能够有效带动新疆地区和平稳定发展,提升反分裂、反渗透等反恐活动效果,进而推动新疆地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文化交流是深层次的、最长远性的交流,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文化间的交流。通过加强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可以实现不同民族和文化间的沟通,不仅有利于各民族间的优势互补,同时还有助于促进不同国家民族间的相互合作,对民族文化的共同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在国家深度贫困地区如何深入推动文化援疆,如何在各民族群众中弘扬中国精神和中国梦的时代主题,如何让各民族人民继承优良传统,深化对祖国、对党、对民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文化的认同,用文化援疆为各民族人民培根铸魂,这在文化援疆项目里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
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开展以来,文化援疆工作极大促进了新疆的经济、文化建设和发展,使得新疆各地区发展蒸蒸日上,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近年来,随着援疆工作的深入开展,精准扶贫更是提升了援建成效。但是从全疆援疆成效和当地经济文化发展情况来看,南疆深度贫困地区由于长期的历史原因,以致于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还是相对缓慢和滞后,如何在深度贫困地区推进文化援疆工程,维持新疆地区长治久安,保障民族团结与文明进步,从而完成全面小康的目标,依然需要我们在借鉴其他地区文化援疆的经验基础上,根据深度贫困地区当地实际情况,加强精准脱贫力度。
因此,对推进国家深度贫困地区文化援疆工程的研究是文化援疆工作的必然需要。特别是在宗教文化影响比较深厚的南疆地区,怎样克服保守、封闭的思维惯性,以新理念、新角度更好地推进文化援疆工作是要认真思考的。
本课题研究试图深入分析对口援疆的内涵、本质及实际意义,以文化援疆为主体,探索推动深度贫困地区文化援疆的具体路径和方法,为文化援疆政策落地提供实践指导。
2010年5月,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做好新形势下新疆工作,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高新疆各族群众生活水平的必然要求。由此,新疆开启了新一轮的援疆工程,全面加速了经济、政治与文化建设的发展。文化援疆作为援疆工作的重要形式,成为实现“强疆、富疆、稳疆”的基础工程。
国务院《“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实施,文化精准扶贫工作成为国家发展战略。2017年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下发,援疆工程更加大了教育扶贫、就业扶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文化援疆工程打造了更大的舞台。
2019年全国政协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和国家需要灵魂,开展文化、文艺等工作就是在为民族和国家铸造灵魂。文化工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深挖传统文化中蕴藏的优秀思想和道德理念,在尊重时代发展特点的基础上,继承并创新优良传统文化。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曾提到要积极构建书香社会,加强人民思想建设工作,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优秀的文化作品。
自新一轮大开发、大建设以来,“文化援疆,制度与内容并举”成为文化援疆工程决策部署方针。为了新疆地区实现稳定与长效的发展,国家从资金、技术和人才上均给予保障,确保文化援疆项目落到实处。例如,在新疆天山南北广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深化“五个认同”,促进文化合作和交流,形成内地传统优秀文化和当地优秀特色文化结合,多民族文化共同发展繁荣的局面。多年来,“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新疆文化译制中心项目”和“新疆文化市场监管能力建设工程”等工程作为对口文化援疆的主要工作,逐年深入展开,将更多的优秀文化作品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送到了各族群众的身边。这些文化宣传活动,滋润无声、寓教于乐,群众“入脑、入耳、入心”,大大增强了当地民众的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与此同时,关于对口文化援疆项目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的关注,不同领域、各层次的专家、学者纷纷就文化援疆工程献计献策。文化援疆的重点工作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继续改善文化民生,增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改善群众就业;扩大文化领域交流合作,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继续培养专业文化人才,进一步夯实文化产业的发展基础。专家学者们纷纷对文化援疆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2017)认为大力开展文化援疆工作,文化的力量有效维护和促进了新疆的和谐稳定和跨越式发展。“文化援疆”的显著成效,为新时期的边疆文化建设提供了有益启示。
阙爱民(2017)认为,在新疆处于“三期叠加”的特殊时期,用正确的信息展示一个真实的、发展进步的新疆尤其重要。
郭才华(2017)认为文化援疆在援疆工作中最为重要,从长远来看,没有文化援疆,其他方面的援疆工作成绩都会成为“零”。
(2019)认为治国必“治边”,“治国理政”必须促进边疆发展,保证边疆稳定和维护国家统一。
张琳琳(2019)认为文化是滋润剂,滋润各族人民的心灵;文化是连心桥,连接两地儿女的心灵。
随着党的十九大顺利召开,文化援疆工作得到进一步推进,发展文化产业、打造文化工程、促进文化人才交流等一系列举措的实施,不仅丰富了各族群众的文化生活,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为新疆文化事业的发展创造新的活力。实践证明,文化援疆活动的开展,既有利于各民族对国家政策的理解与认同,也有利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可,从而为民族团结、共同发展局面奠定了文化基础。
近年来,深入开展援疆工作以来,大力开展文化援疆工作,做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帮助新疆各地区加强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基层文化人才培养,推动了两地演艺团队的交流与创作,开展了文物考古援助工作。这些工作的开展,大大促进了各民族团结,对实现社会稳定,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开展对口援疆工作时,应强化思想认识,不断拓展思路,深入挖掘文化特色,通过构建多层次交往平台,确保对口援疆综合效益的提升。这也是援疆项目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在新时期,如何深入推动文化援疆,加深两地间的联系,进一步推进中国精神、中国梦等时代主题的宣传工作,增强五个认同是学术界研究的新问题。
(三)课题研究内容
1.当前文化援疆现状分析。重点是“文化精神”与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两张皮的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没有完全渗透到当地群众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要把文化支援切实落实。
2.加强文化援疆“以文化人”工作思路和对策的研究。加强文化宣传是实现党中央治疆方略的本质要求,分析文化援疆开展的基础,依托文化支援推进新疆工作。
3.构建文化公共服务体系模式和有效评价体系。一是公共服务和文化宣传融合增强德育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以文化人”与日常生活结合,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各民族群众的潜意识,把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教育内化为群众的内在追求。
4.做强当地特色文化。进行“玛纳斯”文化的挖掘与传承,弘扬“玛纳斯”精神,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增进友谊。
(四)课题研究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丰富理论依据。整理和提炼新疆民族地区宣传教育的特点,形成对文化援疆的科学认识。
对新疆当地群众的文化素质、思想动态、生活需求等加以调研,并到一些企业、农村和学校实地考察,为全面构建文化援疆新模式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对文化援疆进行改革创新,坚持与当地特色文化相结合,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党的政治理论贯穿于整个文化援疆过程和活动中,促进新疆人民提升思想道德素养。选择部分问题青少年进行个案追踪研究。再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玛纳斯精神及国语学习等进行深入研究,在反复行动中形成有效研究。
定期开展专题座谈、研究反思、研究随笔,通过调查、讨论、分析文化援疆效果,并分析如何优化文化育人载体。课题组成员结合“以文化人”的文化实践,撰写心得体会进行交流。
二、本课题现状研究
(一)深度贫困地区文化事业发展现状
公共文化设施及其服务是开展文化宣传的重要基础,南疆国家深度贫困地区公共文化设施及其服务普遍缺乏,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譬如,克州图书馆于2016年建成,建成后面积6423平米,但功能服务建设不足,从建成后至2018年始终处于几乎停滞状态。由于基础设备不健全,缺乏基础服务人才,克州公共文化服务不健全或几乎无文化活动及服务,长期处于关停状态,无服务宣传和现代化的服务。
南疆国家贫困地区各行各业的发展不但受经济和环境的制约,更受人才制约。在新形势下,文化教育更多的是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尚没有足够师资很好落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宣传工作更是人才匮乏。调查克孜勒苏职业技术学院情况为例,作为克州唯一的高等教育学校,能够胜任国语教学的专任教师不足50%。当地教育水平落后,文化人才整体素质偏低。也由于经济和环境影响,当地特别是贫困农牧区没有人才吸引力,导致人才流失,人才队伍更加匮乏。
深度贫困地区教育水平比较落后,当地居民文化基础薄弱,文化素质整体偏低,尤其是农村群众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及科普知识等科学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少数民族人口中尚有大量人口不能听懂、看懂国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民众交往交流的基础,因一些历史和现实因素影响,形势较为复杂,也为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造成一定的阻力。兼之远离发达地区,交通不便,财力和语言能力有限,当地干部群众接受到的中华传统文化较少,外出培训、学习和考察机会偏少。所以,当地多数民众思想观念更新较慢,眼界不够开阔。文化援疆需在科学文化素质、现代文化理念和思想政治素质等方面持续进行软实力的支持。
由于深度贫困地区经济不发达,文化产业投入欠缺,导致发展基础薄弱。少数民族地区有很多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资源和经济资源,比如民族手工艺品、民族刺绣与服饰等,以及当地特色林果业、畜牧业、旅游业等,都可以利用优势开发出经济、文化产业链,同时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但在南疆国家深度贫困地区,当地居民的产业化意识不足,高端创意更是缺乏。也由于地广地稀、环境恶劣和文化资源分散的原因,当地的文化产业难以实现规模化,外地企业也难以落户。加之人才短缺的制约,当地文化产品数量少,市场发育不完善,文化产业发展困难。
1.文化基础设施的援助
这种类型的援助是指援疆主体通过资金投入对援助单位予以帮扶,帮扶的主要方向在于支持新疆地区进行基础文化建设。以文化部为例,为援助新疆设立“春雨工程”,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建设图书馆、文化馆,打造村文化活动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构建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等方式,实现文化滞后地区的基础性建设。近年,新疆地区在文化基础建设上有着一定成效,图书馆、美术馆、艺术馆等基础设施已经拥有。新疆各地、州、县都建有标准剧场、艺术表演团体排练场地;通过援疆项目文化室,大剧院、群艺馆等也相继建成。不仅如此,国家图书馆、中直院团等机构积极响应援疆号召,向当地基层图书馆、文艺院团捐赠书籍、乐器等。同时,考虑到文化下乡等需要,文化部在文化援助项目中向新疆地区倾斜,为其援助流动舞台车,以此实现南疆地区流动舞台车的全覆盖。
2.文化制度层面的援助
文化制度是人类在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规范,主要是指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制度与法规等。文化制度层面的援助主要是指除教育、卫生、科技以及体育范围外的,对社会其他领域赋予的制度以及政策支持等。在支援新疆工作中,文化制度援助主要体现在:为当地国际化商品流通、贸易技术运行、市场经济管理、公共文化服务等提供制度保障;培养当地居民形成制度意识,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提升居民适应规则能力,确保其在适应国内相关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规则的基础上,能够迅速把握国际文化贸易相关准则,做到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两手抓,统筹国内外市场经济发展规率。事实上,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举措,对口援疆是国家针对新疆现状制定的带有组织性、制度性的政策导向,其本身就是文化制度的一种表现。
3.文化观念层面的援助
观念文化主要指的是人类所拥有的思维模式、价值取向、宗教信仰以及审美等。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观念文化、制度文化以及行为文化也被认为是文化的隐性层面。文化观念层面的援助作为文化援疆工作的核心,主要是指将现代化理念育意识融入援疆工作。透过历史不难发现,个体或单一群体在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行为进行评判时,往往容易产生族群中心主义错误。人类是群居动物,但是如果某一族群或个人过分强调自身利益,则很可能与其他群体或个人产生矛盾。因而不同民族、个人间在交往时,应秉承友爱、互相尊重原则,通过不断的交流、互动,增加彼此间的信任度,以此保证双方间友好关系的持久性。由此可见,在开展援疆工作时,应深入开展文化观念层面的援助,通过加强各地区民族间文化交流,充分发挥情感援疆作用,为各民族间实现深层次的交流搭建桥梁。
三、深度贫困地区文化援疆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
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对受援地投入力度。加大对受援地的文化建设投入力度,特别是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方面。其中图书馆作为文化成果集结地,是建设的标志性建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及其服务建设是文化援疆的重要项目。
一方面做好图书馆建设总体项目规划,本着实事求是、紧缩经费、量身打造的原则,采取优先启动建筑功能区建设方案,在城市加强建设现代化智慧图书馆,在农牧区着力扩建图书室、文化室。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数字服务建设也应提上日程,并配备相应设备资源。与文化援疆项目援建后方单位签定协议,由后方长期提供数字资源、并为图书馆员提供培训机会等。其中重点应放在配备数字服务设施设备上,并按照当地实际情况设置服务网点及营运路线,有效拓展服务半径,同时多形式的提供文化服务,发挥综合服务与人文服务为一体的全域服务机制。
文化宣传可为地方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面对贫困地区文化宣传人才匮乏现状,人才队伍的援助是文化援疆主要手段之一。其中包括加强干部队伍及文化人才的培训与交流,如开设新疆文化管理干部民族团结培训班、干部教育培训专题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人才培训等。
人才是核心生产力,是任何一个地区进步发展的关键所在。只有“授之以渔”才能真正打赢脱贫战争。通过文化援疆,当地文化、教育系统从内地引进了一大批专业的优秀文化人才,补充缺口,引领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呈现出跨越式的发展。文化援疆更重要的是加强当地干部、专业人员的培养,加强专业人才的交流和培训,通过“师带徒”、“送出去”、“引进来”等方式着力培养当地自己的文化事业人才,由外部“输血”逐步转为自身“造血”,从根本上解决文化人才匮乏问题。同时,组建一支优秀的文化志愿者人才队伍也是解决人才匮乏的方式之一。对此,公共文化机构应积极和学校、社区等人员集中的单位机构联系合作,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志愿服务,如城市阅读书屋、亲子家庭阅读和代际阅读等服务,探索具有先进文化志愿服务模式和服务品牌,切实增强文化公共服务能力,提高文化宣传效果。
(三)加强科普文化知识的实践
扶贫先扶智,育人先育心。充分发挥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加强文化与科普工作的舆论作用、引导作用,让党的声音传达到广大群众中,让现代文化理念深入人心。进一步加强民众对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重要性的认识,积极推动全面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对不同领域、地区的群众采取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加强“五个认同”思想教育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宣传,采用多元化形式促进实践活动成效。在学国语、用国语基础上,提高当地科学文化教育水平,全面提高民众文化素质。充分利用对口援疆资源,发挥语言的桥梁作用,丰富民众文化生活,促进各行各业经济文化发展。
(四)全力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一是加大投资力度、创建多元化投资机制。加快深度贫困地区的文化建设的发展,除了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之外,还必须改革资金投入模式,创立多元化投资机制,拓宽融资渠道。结合新疆地区经济与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加大投资,尤其是对深度贫困地区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重点扶持“丝绸之路”文化产业的前期发展,创造必要的发展环境与条件,调动有实力的企业、团体以及个人投资文化产业的积极性,并鼓励社会资本对文化产业进行投资助力。
二是善用特色资源、打造本地品牌。文化资源只有转化为产品才能更好的促使文化产业的发展。实践证明,打造特色品牌是创建文化精品工程行之有效的手段,也是拉动受援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文化资源,努力创造出更多的反映社会生活现实、讴歌时代进步、群众喜闻乐见的具有地方传统文化、特色鲜明的新疆各民族文化作品,进而使文化资源不断形成文化产品、文化精品,逐步形成品牌影响力,带动当地的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
三是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壮大文化市场主体。加快深度贫困地区的文化产业建设,让新疆地区经济实现质的飞跃。对此,首先要对现有文化资源实地考察分析,并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目标。其次,要发挥当地文化资源优势,壮大文化市场主体。尤其是丝路文化资源潜力亟待充分挖掘,其他的历史文化资源、生态文化资源、民俗文化资源潜力也有待发现。最后,要加大宣传力度,将当地文化与旅游结合在一起,形成产业规模链,同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一步将原有资源优势转变为经得住市场检验的竞争优势,从而促使文化产业稳步推进与发展。
(五)促进援疆双方的合作共赢
要加快新疆地区文化产业建设,尤其是深度贫困地区的文化产业可持续繁荣发展,需要建立援疆地区民众在文化上的自信。文化上的交流是双向交流,援疆单位和个人需要自觉了解受援地区的民俗文化,进而掌握当地文化事业的发展状况,把握受援地区文化发展热点、动态及走势,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与实施方案,从而为受援地区文化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文化援疆,实质上是利用学习了解其他文化的机会,建立相关长效机制来保障受援地区文化的发展,从而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营造双赢局面。是“引进来”,也是“再走出去”,这样的文化援助方式才具有更持久的生命力。
总之,文化援疆与新疆文化事业长远健康的发展密不可分。一方面,新疆特色文化是文化援疆所依托的基础,为文化援疆注入内涵,形成援疆文化的灵魂;另一方面,文化援疆为新疆文化事业注入了活力,使得新疆各民族文化的传承得到进一步发展。
《推进国家深度贫困地区文化援疆策略的研究》课题,从立项开始,得到了援疆专家和单位领导的高度重视,专家们从政治站位高度给予大力支持。2019年12月,江苏南京图书馆专家、援疆专家和当地文化教育专家共同参加开题报告会,进行了课题指导。根据开题时专家建议,课题组增加了成员,以加强课题研究。专家们在整个研究过程中都予以了认真指导和大力支持,课程组边研究、边实践、边修改,边完善,经过一年的研究实践,按照研究计划完成了本课题的研究。主要过程如下: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建立健全课题研究小组,确定研究目标,制定文化援疆课题研究计划,设计课题研究方案;积极查阅资料,学习相关理论,提高思想认识,进行课题研究的动员和指导,为研究工作做好各项准备。
1.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
组织课题成员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开展文化援疆工作的相关文件。整理和提炼新疆民族地区宣传教育的特点,查阅南疆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及规划,深入学习玛纳斯精神,了解当地文化资源和区位优势,使课题成果能够转换为文化援疆的催化剂助推器,使文化援疆能结合地域特色,形成精准科学文化援疆的认识。
在学习文化援疆相关政策文件的基础上,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手段,就文化援疆及深度贫困地区文化援疆问题,对文献资料有针对性的进行搜集、整理与分析,为课题研究打下了理论基础。
进行群众文化需求调研,开展群众政治思想、职业意识、行为习惯和国语学习情况的现状调查,分解子课题,组织开展研究工作。大力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宣传教育活动,开展一系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开展普及国语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等活动,并通过图书馆读书活动、书画摄影、国语培训、青少年阅读推广、优秀影视作品播放、歌舞剧表演等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加强群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并将完善文化援疆育人模式、完善文化公共服务能力、加强劳动技能培训和交流,再通过调研查摆问题,进一步提升群众文化素养的有效措施。组织成员总结经验,撰写论文。
1.深入调查研究
课题进行研究期间,成员们深入调研,坚持课题各项数据有据可依。课题成员深入基层,调查当地居民文化素质、文化资源现状、掌握当地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一手资料,深入了解当地文化习俗。调研近年文化援疆的方式方法及其成效,文化援疆成果利用情况。
课题研究实践选取克州图书馆升级改造及举办系列活动、克孜勒苏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及系列人才培养活动、克州歌舞团歌舞剧《玛纳斯》编排等作为主要课题研究实践的实例,在实践中验证、修正课题结论。
重点调研了克州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及服务情况和克州文化教育情况。
克州图书馆为克州最为基础、典型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克州图书馆始建于1957年,长期以来,由于该馆藏书量过少(不足8万册),远低于国家图书馆标准,因而其年接待人数不足千人,相较于国内各级图书馆平均水平,仍存在一定的差距。经过升级改造后成为现代化智慧图书馆,是克州公共文化服务和发展的重要平台,也是文化援疆的亮点。
克孜勒苏职业技术学院是克州唯一的高等教育学校。克职院前身为最早成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克州农业学校、克州师范学校、克州技工学校等8所中职学校整合而成,2019年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成立。通过访谈、问卷及国语测试等方法调研,调研了克职院师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水平,了解了师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知晓情况等。
课题组成员还深入农牧区了解深度贫困地区群众文化现状,同时,广泛普及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党的惠民政策等,联合驻村工作队举办文化宣传活动。
2.重视实践,课题研究与实践并行
课题组成员由援疆干部和当地教师组成。部分成员本身就是文化援疆的实际参与者,有的还是具体文化援疆项目的负责人,这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丰沃的实践机会,以克州图书馆和克孜勒苏职业技术学院为实践基地,开展了一系列文化活动。为促进克州文化援疆取得更好成效,课题组负责人和课题成员积极以文化交流为载体,牵线搭桥,或组织实施,促成了很多文化援疆项目落地。切实推动了文化援疆工作,也同时推动当地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课题研究过程中注重文化援疆技巧和实效,形成的认识及时应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实践的结果及时反馈给课题研究组。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做到结果来源于实践,同时应用于实践。
在克州图书馆升级改造项目中,为改变图书馆经营现状,提升当地群众文化生活水平,江苏省对口援疆工作把打造现代化的克州图书馆新馆作为工作重点,整合人力、物力,集中解决图书馆升级改造相关问题。江苏援疆干部、课题组成员、图书馆升级改造项目负责人,积极协调和指导克州图书馆项目建设,促成项目改造相关人员前往南京图书馆进行参观,针对文化援疆相关事宜双方进行了研讨。南京图书馆派专家对克州进行考察,确定援建项目的具体工作内容。
为丰富克州图书馆馆藏,保证其服务质量,南京图书馆进行了捐赠图书,还提供相应的图书管理软件,并与克州文旅局签订了长期援建协议。江苏凤凰集团响应政府援疆号召,为克州图书馆捐赠图书两万册,为克孜勒苏职业技术学院捐赠价值10万元的图书。
在创建克孜勒苏职业技术学院过程中,援疆干部、课题组成员、学校校长积极为教育援疆牵线搭桥,克孜勒苏职业技术学院与26所江苏高水平职业院校签订了帮扶协议,并聘请了20多名内地专家在克州职院成立名师工作室,指导帮助克职院专业建设。创新实施“校包系”对口支援帮扶模式,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目前,在克职院援疆教师20多名,全方位帮助克职院转换教育理念,提高管理水平,提升师资素质,强化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
数十名江苏专家不远万里来院“传经送宝”,举办了中国传统文化讲座、国学讲座、科研和教学能力培养等讲座。协议帮扶的南京师范大学每年组织毕业班学生来克州职院实习支教,多才多艺的大学生、研究生们除上课之外,还负责组织开设文体艺术第二课堂、国学讲堂等,为学校的文化、教育、宣传工作注入了全新的血液,深受学生们喜爱。
克职院在援疆教师的帮助下,开设了一系列中华传统文化课程和兴趣小组,如国语讲堂、中国茶艺、传统书画、传统礼仪、传统曲艺等,并帮助申报建设了民族乐器、民族手工艺品名师工作室,发扬光大民族优秀文化。2019年以来,江苏援疆支教的老师们结对了两所农村小学,定期举办义务帮扶活动,还自费给孩子们捐赠了大量图书和学习用品。
本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和促进各种内地文化与当地文化交流活动,在传播现代教育理念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教育实践。
在项目实施期间,课题组协助并组织参与举办了一系列文化活动。例如,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举办了“青少年儿童集体绘画和祝福留言”活动、“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系列展览活动。举办了“信仰的力量、不忘初心”主题展览、“说国语、讲普通话、懂感恩、与爱同行”师生国语汇报文艺演出、爱国主义主题演讲比赛等活动。援疆教师结对帮扶附近农村小学,开展赠书送文化活动。新年之际开展迎新年送对联活动,开展访惠聚驻村点与村民、教职工与结亲工作点村民联谊活动等,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让中华文化传万家。
在课题研究和实践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对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和教育实践的效果时时交流和总结经验,时时请教专家教授予以指导,及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纠正,提高了实践活动的宣传效果。
对课题进行总结,论证文化援疆的成效和策略,并形成相关理论,撰写系列论文,编写有关资料;进行总结汇报,请专家对研究成果进行鉴定。
在此阶段过程中,课题组定期开展课题研究座谈会,对课题研究资料进行细致的归纳、总结,形成结果。并通过分析从中找出规律,进而形成系统化的理念,以此为今后的文化援疆工作提供指导。研究结果形成了研究报告、成果要报,系列论文6篇,并发表。
推进国家深度贫困地区文化援疆工程在完善当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效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提高全民素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实现贫困地区跨越式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课题研究和实践中,最引人注目的文化援疆工程,也是研究实践成果之一的亮点:一是江苏文化援疆项目克州图书馆升级改造项目顺利完成,成为新疆州级最为先进的现代化公共图书馆。二是江苏援建项目克孜勒苏职业技术学院创建成功,结束了克州没有高等教育的历史,并且创新实施了“校包系”帮扶模式,提升了学校办学水平。此外,民族史诗“玛纳斯”的改编和演出也颇具影响力,在保护和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推进国家深度贫困地区文化援疆的课题研究取得多项研究成果,具体成果项目如下:
江苏省援建的克州图书馆2019年正式全面免费对外开放。图书馆达到国家二级馆标准,成为新疆领先的州级公共图书馆。
课题组成员是克州图书馆升级改造项目的负责人、实践者,课题研究的认识在此项目的实践过程中得到充分的验证和再认识。通过援疆工程建设项目,克州图书馆已然打造成为拥有丰富馆藏信息,设备齐全的现代化图书馆,成为文化援疆的新亮点,也结束了克州过去的“有馆无书、有名无实”的历史。该图书馆的建成为实现书香克州、提升当地人民群众文化水平、巩固意识形态领域主阵地发挥了重要作用。
经过系统的改造,克州图书馆按照书籍特点将阅览室分为多个功能区,包括地方文献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及少儿借阅室、视障阅览室等,并在调查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增设了书吧、母婴室等,人性化服务得到了用户的好评。与此同时,图书馆还增设有身份证识别系统、自主办证机等服务设施,以满足数字时代图书馆发展需求。
在此基础上,克州图书馆还紧跟时代发展特点,借助互联网发展优势,通过构建网上图书馆,设立公众号等形式为用户提供便捷的网络服务平台,以方便用户网上阅读需要。不仅如此,该图书馆还打破传统借阅模式,在增设自助借阅设备的同时,提供二维码扫码借阅新模式,为用户提供便捷的“云体验”。
(二)入围第五批自治区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名单目录
克州图书馆成果2020年5月成功入围自治区科普基地名单目录。克州图书馆在开展工作中,坚持以党的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全面贯彻党的治疆方针,从当地实际出发,根植当地基层群众,通过不断普及社会科学,打造社科活动品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促使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民群众内部,为实现新疆地区社会稳定提供适宜的社会环境。
在江苏省财政支持和江苏省高水平职业院校对口援建下,克孜勒苏职业技术学院创建成功,改变了克州没有高等教育的历史。课题主要成员、江苏援疆干部支教克州,带着创建克州高职院重任援克三年,援疆校长不但带来了先进的教育和管理理念,还深入研究教育援疆对口帮扶策略,创新职业教育“校包系”帮扶模式,实施“送出去”、“引进来”的教师能力提升策略,牵线搭桥江苏二十多所高水平职业院校对口帮扶,实现了克州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2019年师生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荣获多项大奖,成功申报了国家级“多斯巴依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师工作室”,实现了学校历史上多个“零”的突破。
克孜勒苏职业技术学院是克州历史上首所高等学校,是全国最具有柯尔克孜特色的职业院校,肩负着为克州及周边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农牧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任。“校包系”援建模式的实践探索为提升教育援疆成效进行了有益探索,在打造了帕米尔高原“职教明珠”的同时,也续写了职业教育援疆的传奇。
(四)排练改编歌舞剧民族史诗《玛纳斯》
当地的民族史诗《玛纳斯》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保护与传承《玛纳斯》是文化援疆的重要项目之一。江苏省演艺集团与克州歌舞团联合创编,成功完成了民族歌舞剧《玛纳斯》的编排与演出。既扩大了当地文化影响力,还快速提升了克州歌舞团的创作水平和管理水平,也提高了当地创收能力。同时,此项目有效的保护了当地的文化遗产,将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得以展示。通过打造当地民族的传统文化建设工程,实现了传统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也为各民族间文化交流和相互认同提供纽带。
课题研究和文化援疆项目实施中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文化工作者,加强了当地人才建设,增加了与外界沟通的渠道,促进了新疆文化资源再整合。在落实“实践-帮扶-普及”的文化援疆工作思路指导下,逐渐由“输血”变为“造血”。新疆群众凭借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接触到了内地文化中的先进元素,既提升了文化素养,也为当地挖掘、传承、保护及开发优秀民族文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六)通过本课题研究,为地方政府制定文化策略提供思路
文化援疆工作的深入推进,极大丰富了当地地群众的文化生活,也激发了当地各族人民参与文化事业发展的积极性,对提升群众的文化创造能力和水平等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本课题研究,为当地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制定文化策略提供了思路。克州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制定符合当地实际需求的文创产品开发实施各项规定细则,加大文创工作的各项投入,推动文化文创产品的发展,也可带动配套的产业发展,改善民生,促进就业,实现经济效益。
(七)通过本课题研究,激发青少年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追随者
在课题研究实践中,克孜勒苏职业技术学院在援疆支教帮扶下,开设了多种中华传统文化课程,教习学生学习中华传统经典文学作品和传统艺术,在帮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同时,帮助提升学生普通话水平。在一系列集趣味知识和技能技艺的传统文化学习和宣传活动中,国学风潮席卷校园,受到青少年学生的追捧,增进了民族间情感交流和文化交融,青年学生们从思想和情感上自然成为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践行人。
(八)发表多篇研究论文
结合实践研究发表多篇论文,特别是在《图书情报》杂志社发表的论文《信息化背景下关于我国新疆地区智慧图书馆构建模式的研究》为克州图书馆建设和服务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信息化背景下,知识和信息的存储方式和获取途径都发生了变化,智慧图书馆以信息化、数字化技术为基础,以数据库建设、文献资源的数字化为支撑,提供智慧化和人性化的服务,以实现不同用户的多样化需求。作为文化援疆和新疆地区的特殊性,新疆地区的智慧图书馆建设则要强调人文和生态建设,还要体现民族特色,并持续推进跨界融合与协作。在人工智能、自动化、数字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图书馆的发展已然不在满足于互联网+这一发展模式,智慧图书馆工作的开展需将云技术作为依托,借助智能设施实现人与书两者间的联系。
论文《国家深度贫困地区文化援疆的策略与研究》在2020年度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参赛获得了一等奖,该文将于2020年年底集结出版。文化精准扶贫工作已经成为国家发展之战略,作为文化、信息交流中心公共图书馆在文化精准扶贫中承担重要的角色。此论文以南京图书馆援建新疆克州图书馆为例,阐述南京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之路,全方位打造克州图书馆新馆的具体思路,并通过这个项目对文化精准扶贫工作做了认真的反思。
论文《高水平职业院校“校包系”助力克州职院专业建设的策略研究》,以江苏高水平职业院校援建帮扶克州职院专业建设为例总结和探索对口帮扶策略。阐述“校包系”内涵,分析克州职院现存问题,研究对口帮扶中,高水平职业院校在传播教学新思想、培养师资队伍、实训基地建设、课程体系构建、新人才培养模式、产教融合推进实施等策略和成效研究,为精准教育援疆提供思路。
六、课题研究成果的实践经验
在文化援疆系列活动中,充分发挥了文化、文艺优势,将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党的先进思想理论通过一系列生动丰富的形式融入活动中,以一种润物无声的方式传递时代的声音,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课题组成员积极组织和参与开展文化宣传活动,着力提高文化援疆实践效果和社会效益,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公共文化
1.举办“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系列展览活动
为进一步丰富克州居民文化生活,克州图书馆以“我们的中国梦”为主题,开展文化进万家系列展览活动。此次活动的顺利举办,不仅为当地各族居民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文化生活,同时还为当地开展文化惠民行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基础。活动从2019年12月02日至2019年12月06日分别在阿图什市哈拉峻乡和阿合奇县各乡镇(场)开展23场(次),活动总参与7610人(次)。此次开展的“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系列展览活动,通过举行“爱我中华·盛世华延”展览,开展推荐克州图书馆公众平台活动,以及举办以“我和我的祖国”为主题的书画展等,在让基层群众体验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用的同时,为其带来不同形式的文化体验,使其在享受欢乐气氛的同时,真正融入文化之中。
孩子是一个民族乃至整个国家的希望。对于新年,每个孩子都怀揣一种渴望,渴望成长,渴望未来。为保证克州地区儿童拥有一个祥和的新年,同时也为强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营造积极向上、文明健康的节日氛围,2019年末,克州图书馆、克州文化馆在克州图书馆一楼大厅联合举办2020年“迎新年礼赞伟大的祖国”朗诵比赛。各族小朋友们通过朗诵的形式呈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迎新年演出。在比赛的最后,所有活动参与者一起演唱歌曲“我爱我的祖国”,共同表示对祖国母亲的感恩之心。以比赛的形式来迎接新一年的到来,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帮助儿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丰富文化生活,这既符合国家对儿童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期望,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各民族间的交流。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使命。翻开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人坚守信仰、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不忘使命的英雄历史感天动地。2019年10月1日,为铭记历史,克州图书馆在国庆70周年之际,举办“信仰的力量不忘初心”主题展览。本次展品主要由中央档案馆、上海市档案馆提供的馆藏红色珍档组成,分为“追求真理”“坚定信念”“严守党纪”“勤政为民”“修身齐家”五个部分。该展览通过对革命先辈追求信仰与坚定信仰的历史展现,深刻表达了中国共产党的无私无畏精神和强烈爱国情怀。读史可以明今,通过展览活动使党员、群众深受教育,进一步深刻认识了党的历史,党的伟大,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就肩负起中华复兴重任,带领中华儿女走过炮火迈入新时代的艰难历程和奋斗精神,认识到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激发爱党爱国情怀,也更加坚定共产党员的初心和理想信念,坚定为党为国贡献一切的决心。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2019年9月21日,克州图书馆举办了青少年儿童集体绘画及祝福留言活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对于根植于这片文化土壤的中国而言,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目标,而继承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则是对带动人类文明发展,实现社会主义发展目标的最好诠释。克州图书馆借助此次活动,充分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之处,通过与绘画形式相结合,使其能够全面的融入青少年道德教育、知识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之中。同时,用“童眼看世界·童心绘梦想”歌颂我们伟大的祖国。将“进步、自信、艺术、欣赏、探索、交流”这样的美好心愿浓缩为“我的童画世界”中,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地进行文化育人。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为更好宣传阅读有益理念,进一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克州妇联、克州图书馆联合举办世界读书日·克州“美丽女性幸福家庭”读书月活动暨“爱心一元捐”活动启动,发放宣传单、张贴海报,积极组织阅读活动。在启动仪式现场宣读倡议书,赠送120册图书,组织50名妇女代表走进图书馆参观,体验克州图书馆2019年升级改造后先进智能服务,感受文化援疆为克州文化工作注入的活力。本次活动,通过“幸福小家”、“妇女半边天”等展示形式,弘扬中国妇妇勤劳、智慧、自尊、自重传统美德和优秀品质,引导广大女性发挥自身价值,为“幸福大家”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同时,利用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带动居民的阅读热情,帮助民众理解阅读理念,推动全民阅读,促进全民阅读推广体系的构建,全面提高居民文化素养,提升社会文明水平。
用纸笔给予光明,用画布给予希望,开启参与生命探索的心路。对于少儿而言,其接触的第一本书很可能就是绘本。作为儿童学习的主要工具,绘本被广泛应用于家庭、学校以及图书馆等场所。为进一步响应中国图书馆学会号召,推动少儿阅读推广相关工作的开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克州图书馆以“会讲故事的地球”为主题,举办了绘本创意秀征集评选活动,开启儿童心智,培养青少年读书学习兴趣和对美好事物的的理解。
为推动全民阅读,打造书香社区,克州图书馆深入前进社区,组社区读书活动。图书馆为16号警务站“书香社区全民阅读”活动精心挑选了政治、文学、医学等图书85册供大家阅览。在社区读书活动中,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向居民们宣讲了读书的意义与心得体会,引导居民互相分享与交流,受到居民的热烈反响与好评。在读书活动中,居民们通过分享和推荐优秀作品,不仅增长了知识,也增进了邻里之间、警民之间的友好关系。通过文化的交流,提升社区居民文化素养,为营造书香社会、合谐稳定社会起到了很好作用。
1.举办2020年“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
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为更好的彰显中华文化的魅力,克孜勒苏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举办了中华“诵读中国”以及“笔墨中国”活动,让学生沉浸在传统文化氛围中。书法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体现,既是文化财富,同时也是当代教育的基础内容。克孜勒苏职业技术学院将书法列入教学内容,通过开设书写技能、书法欣赏等课程,培养学生学习书法的热情。还开设书法、绘画培训班和第二课堂,提高师生的书写水平。并经常举办丰富多彩的各类中华传统文化活动,帮助师生更好地了解优秀中华传统文化,通过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其文化认同感,提升其爱国意识。传承笔墨精髓,颂中华美德,牢记文化经典,阅优秀文化,品人生哲学,通过活动不仅拉近师生与传统文化间的距离,也提升汉语语言文字能力,增强了“五个认同”思想。
2.举办“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科普活动
为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克孜勒苏职业技术学院积极申报并成为了首批克州社科科普基地。2020年6月,“社会科学普及基地”揭牌仪式在克孜勒苏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举行。作为自治州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克孜勒苏职业技术学院社会科学普及工作更上一个台阶,也使全校师生认识到教育的职责和时代的要求。克孜勒苏职业技术学院利用学校科技教育的平台和师资优势,深入群众开展科普工作,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克职院的老师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宣传党的政策,为提高群众科学文化素质、决胜小康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3.举办“清风满天山”讲故事大赛
为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当地正面典型,弘扬崇德尚廉主旋律,克孜勒苏职业技术学院举办了“清风满天山”讲故事大赛。通过举办比赛,借助文化的力量,加强了师生思想道德教育和党纪国法教育。借由生动鲜活的人物案例,激励老师爱岗敬业、勿忘初心,牢记使命,共同营造廉洁从教的教学氛围。也激励教师们在教育教学及疫情防控工作中,学习榜样,践行新时代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进一步推进廉洁文化建设,铸牢思想道德防线。
4.举办“学好国语、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国语培训班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承载着中华文化传统与文化价值,是构筑共同中华文化心理的纽带。语言是人类进行沟通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搭建彼此联系的桥梁。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国家法律规定,也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和促进经济文化发展的基础。克孜勒苏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举办国语培训班,帮助学校师生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根据师生国语水平制定培训方案,有针对性地提升了师生国语读写能力,为广大师生的工作、生活和职业发展打好基础。在国语培训和交流中,学员们也学习了中华传统文化知识,更好地理解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神奇和美好,更深刻地认识到了国语的重要性。通过培训活动进一步营造了学好国语、用好国语的良好氛围,为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和办好克州职业教育起到了积极作用。
5.开展“美丽女性•快乐校园”读书沙龙活动
克孜勒苏职业技术学院积极配合克州妇联“美丽女性,幸福家庭”全民阅读宣传活动,深入开展读书活动,促使女性对自身产生正确认知,并在读书中发现自我,提升素养,改变原有生活观念。读书沙龙活动集趣味和知识,有茶艺展示、闻香猜茶、古琴表演、读书分享等四个内容。茶艺可谓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项。通过“茶艺展示”,能够使活动参与者对我国的茶文化产生兴趣。古琴作为我国古典乐器的重要代表之一,其自身就是对传统文化艺术的呈现。读书可以汲取科学知识和精神动力,读书沙龙活动激发了师生们的读书乐趣。广大女性在品位经典文化活动中,以文化浸润心灵,以读书提升素质,提高自身的修为,也将提升培养优秀下一代的能力。
为宣传贯彻落实国家依法治国理念,增强法律意识,克孜勒苏职业技术学院在2019年12月开展了宪法晨读活动,目的在于“弘扬宪法精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该活动中,师生热情高涨,全院近300名教职工、4000余名学生踊跃参加,通过齐声读法这种庄严仪式中,感受宪法精神。通过此次活动,师生的法制观念与法律意识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同时提高了师生们学习法律、践行法律的自觉性。为全面提高师生法律素质,促进师生自觉守法、守则做合格公民营造了氛围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为感恩伟大的党,伟大的祖国,克孜勒苏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我为祖国献首歌活动。在“五·四”、“七·一”、国庆节等重要节日进行歌唱比赛,师生们同声歌唱《歌唱祖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爱我中华》等优秀歌曲,通过歌声传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这些优美、深情的歌曲让师生们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师生们在歌声中感受心灵的共振,在活动中增强集体感、荣誉感。我为祖国献首歌活动,激励了师生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团结一致,努力为成为国家有用之材而奋斗!同时,通过轻松愉快的唱首歌活动,少数民族师生的国语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育人先育心,扶贫先扶智,新时期文化援疆就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增强新疆各族人民“五个认同”意识。通过对国家深度贫困地区文化援疆的研究和实践表明,文化援疆工程全面提高了当地群众的文化素质,有效推动了新疆各项事业的发展,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成效显著。做好文化援疆工作,要基于当地实际,先做好转变思想观念工作,把人才培养作为核心重点,着力文化制度建设、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以推进新疆的安全稳定和跨越式发展,实现新疆各民族人民共同奋斗、共同繁荣的大好局面。
(一)文化援疆思想观念转变先行
思想的转变是行动的先导,开展对口援疆工作时,应率先引入现代思想观念,发挥思想先导作用,指导援疆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考虑到新疆地区,特别是南疆深度贫困地区宗教文化影响较大,少数民族中大多数人国家通用文言文字能力较低这一现实情况,在开展工作时,应着力进行国家通用言文字普及教育,加强“五个认同”教育。打破当地相对保守、封闭的思维模式,通过引入现代文化理念,转变当地人思想观念,用新思路、新理念解决新疆问题。理念转变才能带动新疆地区文化发展,才能让新疆地区实现跨越式进步。文化援疆的本质是思想上的援助。文化援疆的首要功用是要育心扶智,通过引入现代文化理念,确保援疆工作的稳步推进。
(二)文化援疆的核心是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不仅是文化援疆工作发展的现实需要,同时也是文化援疆工作优先发展的方向,因而必须将其放在工作的首位。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新疆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是人才资源缺失严重,因而就对口文化援疆工作而言,必须肩负开发人才资源重任,将其作为自身工作的重点。为带动新疆地区文化创新能力的提升,实现地区文化整体发展,培养政治可靠的、文化素养过关的当地文化专业人才是个重要工作。加大文化宣传部门的培训,扩大文化资源的共享,为新疆地区文化的发展培养人才。
(三)文化援疆需加强文化制度建设
文化制度是保证文化援疆顺利实现和文化援疆成果持久发展的重要条件,文化援疆工作中,政府应发挥自身主导作用,结合援疆工作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法律机制,实现整个援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通过完善援疆相关制度,将有助于推进文化建设人才管理机制的建立与完善,确保文化援疆工作稳健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创新人才引进、聘用机制,出台相关优惠政策,以吸引更多的内地专业人才支援贫困地区建设,为新疆地区实现跨越式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四)文化援疆需做大做强文化产业
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可以此带动当地文化教育、商务经济、休闲旅游等产业经济快速发展,也是改善民生、促进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举措。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加大文化要素投入力度,开发优势产业,打造龙头项目,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进而实现经济循环发展。根据贫困地区经济现状,在加大文化产业投入力度的基础上,还应加强适宜当地经济发展的林果业、农牧业及旅游业建设。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学会合理利用各类文化题材,这也是文化产业做大做强的关键。新疆在与对口支援省市合作时,必须充分发挥自身资源、地理位置优势,结合自身特点,合理规划承接项目发展方向。在发展当地文化过程中,还应着力打造和发展旅游文化产业,通过将高新技术与文化相联系,实现经济、文化同步发展。
经过一年的课题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反思研究过程也发现一些问题。
由于南疆深度贫困地区缺乏人才吸引力,现有人才素质水平普遍偏低。并且占绝大多数的少数民族群众以及长期居于远离内地人文环境的汉族群众,普遍对传统的中华文化知之甚少,对现代文化理念的理解也相对偏狭,所以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和新时期文化宣传工作中较多地依赖援疆人才支撑。
国家深度贫困地区经济文化落后,少数民族群众普遍国语水平较低,加之在长期的宗教文化影响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理解和接受较之一般地区要困难些。后续将继续提升群众国语水平,并在“学国语、讲国语、用国语”基础上丰富文化宣传形式,着力营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氛围,凝聚中华民族精神。
由于新冠疫情突发带来的影响,根据当地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交通管制,人员禁示流动,居民需居家隔离不能外出。受疫情防控工作影响,课题组在开展实地调研、实践等文化宣传活动时受到较大影响,使课题研究的社会实践活动相对不够广泛和深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进程和方文化育人成效。
下一步在文化援疆的实践活动中,计划进一步拓宽文化援疆领域维度,从而让实践活动内涵更丰富深刻。深入挖掘文化特色,通过构建多层次交往平台,提升文化援疆成效。研究文化援疆工作中援疆后方文化优势和受援地文化特色如何能充分发挥,双方文化需求及产业是否有机结合。如何更好地发挥文化援疆专业技术人员“传帮带”作用,培养本土“留得住、用得上”的文化工作者。如何全面加强全国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教育,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明成果,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不断提高文化育人针对性、亲和力和有效性,增强“五个认同”,为实现新疆的稳定发展和长治久安而努力!
文化援疆与科技援疆、教育援疆等都是全面对口援疆链条中的重要环节。文化对口援疆作为国家重点项目,是对新疆地区文化领域进行的一次全方位输血工程,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凝聚中华民族之心,旨在实现新疆地区的兴旺、繁荣、安定。其实,文化援疆的本质就是一项惠民、育民的人心工程。要充分认识到文化援疆的重要性,不断提高援疆工作实效,持续推进国家深度贫困地区文化援疆工程。实现文化援疆工程的长效机制,应当打造共享、互惠机制。各级政府还应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充分发挥自身在政策规范、市场引导监管、公共服务等领域的作用,切实保障援疆工作的顺利实现。
百舸争流千帆尽,长风破浪正远行。在兄弟省市文化援疆大力助推下,新疆的文化事业定能绽放出美丽花朵。
参考文献
[1]陈宏.中央实施援疆工作的历史考察与经验总结[M].新疆人民出版社.2015.
[2]吕彦.浅谈新时代文化润疆工程的研究[J].文化产业.2020(21).
[3]骆昭平.[J].柳州师专学报.2012(01).
[4]周晓东;卫静春.新世纪新阶段“文化援疆”促进边疆稳定的实践与启示[J].新疆社会科学.2017(07).
[5]阙爱民.[J].新闻爱好者.2017(01).
[6].[J]..2017(11).
[7].[J]..2019(02).
[8]张琳琳.订制式文化援疆架起晋疆交流桥梁[J].援疆特刊.2019(6).
[9]李瑞昌.中国特点的对口支援制度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
[10]李健军.[J].新疆社会科学.2012(03).
[11].西部文化建设简论[J].才智.2011(18).
[12]牛汝极.充分挖掘丝路文化资源加快发展新疆文化产业[J].新疆社会科学.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