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阿合奇县

当前位置: 首页 > 阿合奇县
返回上一页

自治区脱贫攻坚奖奉献奖获得者:阿合奇“男绣娘”巧手织出“脱贫致富路”

发文日期: 2019-02-19
眼前这位27岁小伙,是当地远近闻名的“男绣娘”,近几年,他凭借精湛的刺绣技术与党的好政策,用一双巧手“织出”了一条自主创业、增收致富的新路子,带动乡里30余名乡亲共同走上脱贫致富路。

2月18日,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合奇县哈拉奇乡家景民族手工艺术有限公司车间内,3台大型电脑绣花机正“嗡嗡”运作着,机器旁的几位绣娘飞针走线,对机器创作出的产品进行“点睛加工”,不一会儿,一件件精美的刺绣品便呈现在眼前。

“这些绣品,大家觉得还有哪些地方需要继续改进?”家景民族手工艺术有限公司负责人肉孜巴义·木尔达西和大家讨论着。

眼前这位27岁小伙,是当地远近闻名的“男绣娘”,近几年,他凭借精湛的刺绣技术与党的好政策,用一双巧手“织出”了一条自主创业、增收致富的新路子,带动乡里30余名乡亲共同走上脱贫致富路。

外出务工与刺绣“喜结缘”。在大多数人眼中,穿针引线、缝衣绣花似乎是女人的专长,但小伙肉孜巴义不但爱上了刺绣,更用这门手艺改变了自己的生活。

10年前,17岁的肉孜巴义参加当地政府组织的劳务输出,到广东一家插座厂务工,正是这次“走出去,看看小村外面世界”的机会,让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致富门道”。

“我工作的工厂旁有一家刺绣店,我下班后经常去转转,和刺绣店负责人聊聊天。”肉孜巴义说,因为家乡也有浓厚的刺绣氛围,在异乡见到这门手艺,他感觉到很亲切,每次听老板讲述关于“刺绣”的故事,他对这门技艺的兴趣便愈加浓厚。

“肉孜巴义,你想不想学刺绣?我看你对这个还挺感兴趣的,想学的话,我可以介绍你去我们总公司学习。”一天,刺绣店负责人突然问道。

实际上,“刺绣”的种子早在肉孜巴义踏进刺绣店的第一天就埋在了心里,肉孜巴义使劲儿地点着头。

在店负责人的介绍下,肉孜巴义正式开始了自己的“求艺之路”。

“总公司很好,他们没有收我学费,就让我跟着慢慢学。”肉孜巴义至今说起那段经历,话语中仍旧充满感激:“我在那里主要学习的是苏州刺绣和十字绣,还有机器操作方面的技术。”

因为白天要在工厂务工,肉孜巴义只能利用下班及周末时间学习。“那时从没觉得累,一心想着要把这门技术学好,毕竟艺多不压身……”肉孜巴义说。

在广东务工的3年时间里,肉孜巴义有件雷打不动的事儿,那就是每逢周末必然会练习刺绣,提高自己的技术。

“还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不偷懒,刺绣的基础就打得扎实,三年时间,我已经可以自己完成普通的刺绣作品了,在机器操作方面也很熟练。”肉孜巴义说。


不要“复制”要“创新”。2012年,在外务工的肉孜巴义从广东回到了家乡。这一次,除了开阔的眼界,他还带回了刺绣工艺与返乡创业的勇气。

如果说此前肉孜巴义的作品都是在“复制完美”,那回到家乡他要做的事情便是“创造完美”。

肉孜巴义介绍,在中国传统刺绣工艺品中,人们最为熟知的是湘绣、蜀绣、粤绣和苏绣,而刺绣在阿合奇县哈拉奇乡无处不在,这里的柯尔克孜传统刺绣纹样色彩斑斓、搭配巧妙、对比强烈,透着浓厚的民族乡土生活气息,如果能将家乡的柯尔克孜刺绣与现代刺绣结合,那会是一种怎样的效果呢?

“我所接触的苏绣,他们的工艺更加细腻严谨、注重细节,款式也更加丰富,在制作过程中有规范的流程。将这样的工艺和柯尔克孜传统刺绣结合,我觉得这就是我最初想尝试的‘创新’。”肉孜巴义说。

回到家乡,有了目标的肉孜巴义每天除了帮助家人种地,更多时间都用来绘画和刺绣,每当一件刺绣作品“出炉”,他便先拿给周围村民看,后来又试着拿到巴扎上销售,因为刺绣不同、花式多样,乡里乡亲都喜欢,他的刺绣产品常常供不应求,生意火爆,有时还需提前预订,很多刺绣从业者也慕名登门求教。

“其实那个时候,刺绣并没有为我带来许多收益,只能说可以贴补一些家用,因为没有机器,作品全都要靠人工完成,另一方面,单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也很难满足客户们的需求。”肉孜巴义说,从那时,另一个想法也随之萌生:是不是可以尝试创业,让更多的人学习这门手艺,有这么好的销路,还能带动大家一起就业。

立下致富志 惠民政策来助力。因为特色刺绣作品广受好评,回乡不久,肉孜巴义便成了小有名气的“男绣娘”。2012年,他拿出自己在外务工攒下的10余万元,在乡里成立了第一家刺绣店。

“那时候,我在乡里找了8名有刺绣功底的乡亲,让他们来我店里干活,我给他们教技术,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工艺相结合,他们和我一起制作刺绣,我们有单一起接,有钱一起挣。”肉孜巴义介绍。一番努力后,在2014年初,他就在哈拉奇乡开了两家分店,年销售额达到10万以上。

2014年2月,肉孜巴义开始筹划在阿合奇县开刺绣分店,在县政府的帮助下,2015年4月,第三家刺绣分店正式开业。两年后,年仅25岁的他注册的家景民族手工艺术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员工从之前的8人发展到33名,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1名,实现产品年销售30万元。

“多亏了党的好政策,我在建立公司的时候,县科技局还为我提供了两万元的资金支持,后来2018年我因为要进新设备,我又申请了20万元的贴息贷款,这也为我提供了很大帮助。”肉孜巴义说,包括后来的产品销售,政府也在帮他联系订单,在各地进行宣传。

生意越做越大,慕名来拜师学艺的徒弟也越来越多。

“只要有意愿,肯吃苦肯学习,我都带着他们一起干,我也想让乡亲们能通过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肉孜巴义说。

谢古丽·木尔达西便是其中一员。“以前我们就靠养羊、靠低保过日子,现在肉孜巴义带着我们发家致富,我也越来越有动力了。明年我还要给家里盖新房……”她说。

目前,在肉孜巴义的公司,绣工每月工资达3000余元,同时肉孜巴义还聘请了银器制作工匠和角雕匠人,在公司开展各种传统工艺的免费培训,让这些民间工艺品成为当地农牧民致富的“宝贝”。

如今,肉孜巴义刺绣店里的产品越来越丰富,各类手工艺刺绣、服装、挂毯、婚庆礼品、十字绣、窗帘、各种银饰等已有5大系列20余种。

“现在我们加工的刺绣品正是以本地民间柯尔克孜刺绣品为样本,把中国苏绣与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元素融合加工而成的。”肉孜巴义介绍,下一步,他的目标是利用电商、微信平台、微博等平台扩大刺绣的知名度,让他和乡亲们的刺绣产品销往北疆和内地。


新疆头条